首页

女s男m视频网站踩踏

时间:2025-05-26 00:21:07 作者:中国法国印尼5000余跑者竞技宝清马拉松赛 浏览量:80521

  【新闻随笔】

  最近,大学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不少考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录取情况,从中不难感受到高校专业“冷”“热”切换之快。总的来说,土木工程、外语、金融、对外贸易、管理类等曾经热门的专业在近几年遇冷,高招录取中不同程度遭遇降分,有的学校甚至不得不选择缩招。而反观一批新工科专业则“高分出道”,表现火热,成为不少高分考生的首选。

  昔日的“热门”爆冷,过去不曾被关注的专业成功翻红,对于高校专业的冷热切换,人们虽已不再新鲜,但依然对该话题保持着关注。从高招季到就业季,关于高校专业的新闻总能引起不小的讨论。人们试图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感知风向的变化,并以此修正自己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家中考生的志愿填报、职业赛道的选择。

  专业本身并无绝对的冷热之分,公共话题中所言的专业冷热,其实更接近于反映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的指标,更直白地说,也即就业前景。而这又与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息息相关。当一个专业的发展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且容纳能力强,那么自然就会吸引更多人报考,并最终表现为走高的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线,也即“热”。反之亦然。

  仅以就业前景来对一个专业作出定义,当然是片面的。不过,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求稳心态强烈的现实背景下,人们对专业的选择赋予就业前景这个指标以更高的权重,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追高”总有“踩空”的风险。任何专业和行业发展都有自己的周期,当初的热门专业不一定在几年之后还是“香饽饽”。特别是,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变革,可以预见的是,与之相关联的专业调整也将更加频繁和显著。

  尽管人们对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强对应的思维惯性依旧存在,但事实上,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考什么干什么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而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颠覆着我们对职业的认知和想象。在未来的竞争中,大学几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高阶的认知能力、学习迁移能力、通融见识、宽广视野等可能更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与其焦虑专业选择,不如重新思考并设定自己的成长目标与规划。以专业为基,但又不为其所限,在关注就业的同时更关注个人长远发展,尽可能拓展个人未来发展空间。

  对于高校来说,则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打下深厚的基础,积极回应专业焦虑背后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期待。此前,不少高校公布了本科生转专业“新政”,进一步放宽了专业选择的相关限制,比如允许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转出“零门槛”且可转多次等。这些充满弹性的调整将有助于打破专业间的壁垒,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容错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实现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机会。如何进一步畅通专业间流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通识教育,等等,显然,等待我们破解的难题,还有很多。

  (光明日报 作者:莫洁)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外交部:中美双方合作单位将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力争明年一对大熊猫落户旧金山动物园

乌镇11月21日电(张钰惠)“我始终认为,音乐是一艘船,可以承载许多表达,文化便是其中之一。”11月21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论坛上,马来西亚华人青年歌手尤长靖讲述了自己用音乐搭建中马文化交流之桥的经历。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石河子!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优质境外保险机构来华设立法人机构及分支机构。支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入股境内保险机构。鼓励中资保险机构稳步拓展海外业务,持续提升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深化国际保险监管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保险治理。

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亮相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今天,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举办。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介绍,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专项政策——《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主要考虑:一是立足功能定位,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赋能;二是落实国家政策,营造普惠公平的市场环境;三是聚焦企业需求,切实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八闽千姿)妈祖故里“疯妈祖”:梳妈祖髻、发“继光饼”、品“妈祖面”

专家介绍,一般来说,大多数男性更年期从40~55岁开始,但也有男性早到35岁或者晚到65岁。并不是所有男性步入更年期后都会出现临床症状,据统计,30%~40%的中老年男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和体征。

报告称投资者、企业等越来越重视ESG鉴证 建议尽早做好准备

炒茶车间里,欧阳国松向外籍青少年们分享了茶文化礼仪及茶叶历史,让这些年轻外国友人了解茶叶的生长、采摘,制作过程、品茗技巧,并体验动手炒茶制茶工序,在茶叶翻转间感受中华茶文化之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